AI语音机器人通话结果分析包含哪些指标
AI语音机器人通话结果分析涉及多维度的数据采集和评估,通常分为基础通话指标、语义理解质量、交互效率和业务价值四大类。以下是具体的分析维度和关键数据指标:
1. 基础通话指标
通话成功率
接通率(拨通次数/总外呼次数)
完整通话率(完成预设流程的通话占比)
通话时长
平均通话时长(ACD)
有效通话占比(如对话时长>10秒的对话)
中断原因分析
用户主动挂断率
系统错误中断(如ASR/TTS超时、网络问题)
2. 语音识别(ASR)与语义理解(NLP)质量
ASR准确率
转文本正确率(对比人工标注文本)
噪声场景下的识别率(如背景音干扰)
意图识别准确率
用户意图分类正确率(如“查询账单”被正确归类)
多轮对话上下文关联准确率
拒识与误识
未识别语句占比(需人工复核的对话片段)
错误意图触发(如将“投诉”误判为“咨询”)
3. 交互效率与用户体验
对话流畅性
平均响应延迟(TTS生成+网络传输时间)
打断率(用户中途打断机器人的次数)
任务完成率
关键节点达成率(如成功完成支付、信息收集)
转人工率(需人工介入的对话占比)
用户情感分析
负面情绪检测(通过语音语调/文本关键词识别愤怒、不耐烦)
满意度评分(通话后用户主动评价或NLP情感分析)
4. 业务价值分析
转化效果
营销场景:下单率、预约成功率
客服场景:问题解决率、重复呼叫率
成本效益
人工坐席替代率(机器人处理量/总咨询量)
平均单次通话成本(对比人工成本)
合规与风险
敏感词触发率(如隐私信息泄露风险)
话术合规性(是否符合行业监管要求)
5. 高级分析维度
热词/高频问题分析
用户高频提问TOP10(优化知识库)
长尾问题分布(识别未覆盖的意图)
多模态数据融合
语音情绪(音高、语速) + 文本语义联合分析
用户画像关联(如高龄用户更易出现ASR错误)
典型分析工具与方法
日志分析:原始ASR文本、API调用日志、错误码统计。
AB测试:对比不同话术/流程的转化率差异。
根因分析:针对转人工率高的对话节点进行逐句回溯。
可视化看板:实时监控通话质量(如Dash.js+Grafana)。
应用场景示例
客服机器人:重点监控问题解决率+负面情绪。
营销外呼:关注转化率+用户打断率。
问卷调查:分析选项覆盖率+无效回答比例。
通过以上数据,可优化ASR模型、调整对话策略、补充知识库,最终提升机器人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。